出走小孩为何撒下被拐谎言?(图)
编号:53 阅读36994次 2005/3/7 来源:海峡都市报
昨晚11时许,福州仓山区下藤路一家紧闭着铁门的店门口,蹲着一个身穿脏校服、满脸憔悴的小孩。在附近吃夜宵的翁先生夫妇感到纳闷,上前询问后才惊悉:这小孩子因受其父母虐待,被迫辍学流落街头,又被人拐骗至福州,逃出后流浪的苦难经历。 翁先生的朋友随后致电本报,经本报记者反映,广东惠州警方、学校立即介入紧张调查核实,至昨晚7时,广东惠州警方终于摸清了这个10岁小男孩离奇经历的来龙去脉…… 饥饿少年深夜蜷缩街头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翁先生家里,睡了一整天觉的被拐少年正躲在房内玩玩具、看电视。翁先生告诉记者,5月24日晚11时许,他和妻子来到福州仓山下藤路一大排档吃夜宵,不经意间,看到有一穿着校服的少年,蜷缩在一家铁门紧闭的店门口。翁姓夫妇俩感到纳闷:谁家的孩子玩得这么迟了还不回家?遂走上前询问,发现这孩子面色憔悴,十分疲惫。不料,这孩子异常警惕地答道,他妈妈在外上班,凌晨4点多才会回来,因没有房门钥匙,他就呆在这里等。问他吃饭了没有,这孩子摇了摇头,并顺从地跟着翁先生来到饭桌前,狼吞虎咽地吃下了一大碗面条。 吃完饭后,心生疑惑的翁姓夫妇就带着小孩找家,可绕了几个社区都没找到小孩所说的“家”,询问小区保安,都说从来没有见过这小孩。凌晨3时许,疲惫不堪的翁姓夫妇就把小孩带回自己家里。在为小孩洗澡时发现其颈部、背部伤痕累累,翁太太心急地询问详情,小孩却眼含泪花,摇头不语。考虑到小孩身心可能遭受创伤,翁太太就没再多问,让他先睡下了。小孩一觉睡到10时多才醒了过来,吃完早餐后,在翁太太的询问下,孩子才陆陆续续地说出了他的家庭情景和“离奇”遭遇。 小孩说,他叫鲜涛,今年10岁,家在四川省农村,2001年春节,随父母亲到广东惠州市,爸爸在一家工地务工,妈妈在服装厂上班,到广东后他就在惠州市惠城区嫂金镇龙珠学校念书,是三年级(3)班的学生。上学以来,父母亲经常打他。今年春节后,班主任警告说再打孩子就要到派出所报警,爸爸怕了就不让他上学。辍学后,他就和几个同伴玩在一起,4月10日中午,他在惠州一家超市门口玩时,突然有一辆小车停了下来,一个30多岁的男子把他拉上车,说要带他去玩,上车后,他发现车上还有两个年纪与他相仿的男孩子,之后,他们上了一辆空调大巴车来到了福州,在一间阴暗的房子里住下。那坏叔叔把他们3个孩子关在一起,让他们做饭、洗衣服,不堪被关的鲜涛常被毒打,一个月后的一个中午,趁着坏叔叔外出买菜,他打开铁门,跑了出来,而另外两个孩子则怕“逃跑后没饭吃”不敢逃走。 鲜涛逃跑后,一直流落街头,或住在公园或住在游戏机厅里,过着流浪生活。 十龄童诉说遭打经历 好心的翁姓夫妇从昨日中午起就开始为鲜涛联系父母亲,但均联系不上,而鲜涛的班主任何老师也证实了鲜涛被打一事。翁姓夫妇想把鲜涛安顿后,待其身体恢复后,再通过有关部门将其送回广东,但他们又担心小鲜涛回家后又会遭到父母亲的毒打。 小鲜涛的父母是怎么毒打孩子的?记者从小鲜涛的后背上找到了“罪证”,只见其瘦小的后背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伤痕。小鲜涛流着眼泪哭道:“爸爸妈妈都很凶,妈妈经常用一捆电线抽我,打得非常痛,每个星期都打三四次,爸爸回家后也会扇我耳光,有一次我考了70多分,妈妈不高兴就打我,打完后我认真听课考了90多分,不料妈妈说我是抄的,又用电线抽我,有一次我不听话,她还用开水烫我……” 记者问道:“出来这么久,你想爸爸妈妈吗?你想回家吗?”小鲜涛思索良久后,用一种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复杂神情应道:“我想爸爸妈妈,但我不敢回家,他们不让我继续读书,还会打我。” 被打是真 被拐是假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了鲜涛所在的龙珠学校,李校长向记者证实了鲜涛曾屡遭毒打一事。他说,鲜涛是个聪明好学的学生,但其父母多次虐待他,打得他遍体鳞伤,“惨不忍睹”,他曾两次帮他洗背搽药,为此校方已多次批评、严重警告其父母亲,其爸爸也向校方保证不再打孩子,但一个月后孩子又被打了,“这样迟早会被打死的”。李校长说,他将立即派教师到鲜涛家里核实此事。 之后,记者又向广东惠州市云山派出所反映此事,苏所长立即带领民警赶到鲜涛父母亲所在工厂和暂住地调查核实此事,却发现其家人都已离开广东,后经知情者介绍,鲜涛在今年春节后,随父母来到福州市打工,警方通过多方努力,电话联系到鲜涛的父母亲,并告知了此事。 昨晚7时许,苏所长给记者打来电话,反馈说小孩并没有被拐卖。 突发变故 小鲜涛突然跑了 昨晚7时25分,翁太太致电记者焦急地说,鲜涛的父亲刚跟她通了电话,询问孩子所在地点,不料谈话被鲜涛听到后,孩子竟跪在地上求她不要让父亲带他走,之后惊慌失措地推开房门,一溜烟地跑到楼下,正为其做晚饭的丈夫立即追下去,但鲜涛已不知去向。如此突然的变故让翁姓夫妇不失所措,两人焦急地分头找寻,半个小时后,鲜涛的父母亲闻讯赶来,他们说孩子失踪两天了,近段时间并没有打骂孩子,但又承认以前曾打过孩子,孩子离家出走已不下15次,最长的一次跑了50多天才被人送回来。 至昨晚10时30分记者发稿时,好心的翁姓夫妇俩仍饿着肚子走街串巷,焦急找寻小鲜涛。翁太太心疼地说,小鲜涛跑了,他们夫妇俩都非常难受,小鲜涛本想呆在她家里躲避父母毒打,真不该让他听到电话中的交谈,他是怕被领回家才编了谎话,夜深了,这可怜的孩子会跑到哪里去呢? 小鲜涛又开始流浪了,下一站他该躲在哪里?“回家吧!孩子!”你的父母亲、翁姓夫妇以及所有关心你的人都希望你不再流浪。 若有知悉小鲜涛下落的市民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591-7095110反映,关于家庭教育中是否该对孩子动手,关注小鲜涛的命运,欢迎广大读者参与讨论。 编后 尊重、教育和引导——— 家长不可忽视的责任 父母抚养子女,是不是让子女吃好喝好就行了呢?不行。保障衣食,是最基础的要求,父母最重要的责任是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孩子良好、健康的品行。 父母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包括他们的个人隐私。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办事喜欢自己拿主意,而家长则认为孩子年纪小,对孩子处处不放心。应该说,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解决这个矛盾其实很简单,父母和子女只要多沟通思想就行了。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子女有重要影响,因此,《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0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大量的事实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一生的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记者 林海峰/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