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10寻人网-大学生向女友求婚不成杀人碎尸 作案后主动寻人-WWW.110XR.COM
  • 网站首页
  • 寻人启事
  • 成功案例
  • 寻人登记
  • 媒体报道
  • 真情留言
  • 网站纪事
  • 志愿者招募
  • 联系我们
大学生向女友求婚不成杀人碎尸 作案后主动寻人
编号:534 阅读27187次 2012/2/24 来源:南方日报

  两个刚从大学毕业的24岁年轻人,原本是一对情侣,但却因男生的性格缺陷酿成悲剧。在向女友徐某求婚不成后,张顺镇竟将徐某掐死在出租屋内。而后一错再错,为了逃脱罪责,张顺镇选择将女友毁尸灭迹,并假装镇定帮助家属寻找,以致被法院认定为罪大恶极。昨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张顺镇死刑。

  女友突然失踪  男友主动寻人

  2011年5月,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24岁女生徐某,湖北籍,见过男友后莫名失踪。家属苦苦寻找,并向公安机关报案。起初,徐某的男友张顺镇主动帮忙寻人,但没过几天,张顺镇突然连身份证和工作都不要了,退掉刚租的房子“人间蒸发”。

  在此情况下,家属一面敦促广州花都警方刑事立案,一面自己展开“侦查”。

  家属查出,张顺镇事发时24岁,福建籍,中山市某大学本科毕业,刚进入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工作。5月21日下午,徐某和张顺镇在花都一个旅店住下,次日一起去影楼拍摄了艺术照。然而张顺镇声称,当晚两人吵架,他自己回到广州天河的出租屋,徐某不知去向。

  在寻人期间,徐某的姐姐突然收到陌生手机号发来的短信,声称徐某被卖淫团伙控制,正寻求解救。

  家属无奈之下,求助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奥一网,此案经网络披露之后,警方展开调查。警方在张顺镇的出租屋提取到血迹后,迅速在福建将逃回老家的张顺镇抓获归案。

  男友竟然是凶手  求婚不成起杀机

  在法院庭审中,张顺镇承认了杀人碎尸的罪行。他供述称,案发当晚,自己提议和徐某结婚。当时徐某表示年龄还小,想先订婚。张顺镇因而非常生气,认为徐某并没有真心结婚的打算,后来双方发生争吵,但是徐某一直没有让步。“然后我就动手推了她一下,她伸手想抓我的衣服,我没有想那么多,把她推倒了……我当时害怕徐某叫喊,就拼命地抓住她的脖子,过了十分钟左右,我就发现徐某不动了,没有一点气息,我就松手,发现徐某没有心跳已死亡。”

  庭审中,张顺镇辩称没有杀死徐某的主观故意,事起突然。

  检察机关则在对张顺镇的指控中称,张顺镇刻意追求他人死亡发生的结果,作案手段特别恶劣,应予严惩。原因是他杀人后购买了菜刀、钢锯等工具,在卫生间内对尸体进行剔骨肢解,将大部分尸块从下水管道冲走,骨架丢弃于广州市花都区一处树林内。当死者家属联系上他后,他还假装与被害人亲属一起寻找被害人下落,随后畏罪潜逃。

  被告家属举证张顺镇有性格和精神问题。庭审中,张顺镇的辩护律师申请为张顺镇作精神鉴定。

  在此案的庭审中,张顺镇向旁听席上的父母下跪。张顺镇的母亲在开庭后向死者家属下跪。但是死者家属表示无法原谅。

  一审判处死刑  赔偿19万元

  记者看到,还未开庭,徐某的几个姐姐就已经哭作一团。

  广州中院审理认为,张顺镇在整个作案过程中表现出了正常的认知和控制能力;张顺镇对作案经过作过多次稳定供述,证据印证了其作案时的思维和记忆是清晰的,故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张顺镇作案时可能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辩护意见,与查明的事实不符。经查,辩方的材料虽反映张顺镇的母亲曾因在山上迷路多日后被村民找到和张顺镇小时候病发后被家长关在房间内接受治疗,但辩护人不能提供被告人的家族有精神病史和被告人曾接受过医疗机构精神病症诊断治疗的证明,且该证据与家属之前在公安机关的言辞证据不符。故对被告人张顺镇作精神病鉴定的申请,法院不予采纳。

  此案的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请求法院判令张顺镇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149万余元。

  法院判决认为,张顺镇为掩盖其犯罪事实,杀人后碎尸毁灭罪证,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依法应予严惩。判处张顺镇故意杀人罪,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被告人张顺镇的犯罪行为给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应予以赔偿,但赔偿的项目及数额应以法律规定为限,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和钱物损失的请求不属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法院不予支持。法院计算后,判决张顺镇赔偿死者家属19万余元。

  宣判后张顺镇提出上诉,徐某家属则对其上诉的表态,再次抗议。(记者 刘冠南 实习生 聂丹 通讯员 穗法宣)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内容:http://www.110xr.com/news/read.asp?id=524


  • Copyright © www.110XR.com 中国110寻人网 版权所有
  • 联系电话:13852438500,咨询QQ:5243850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 苏ICP备11068681号